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欢迎您!

新闻中心

研究“三新”重实效 注重发展求提高 ——省化学学科基地系列活动之教学研讨会

适应“三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首个工作日,省二级学科基地——开封高中化学学科在办公楼五楼学术厅召开以《研究“三新”重实效,注重发展求提高》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这是我校举行的又一次重要的学科基地活动。研讨会由学科基地负责人、教研组长郭宏强主持,工会主席宋立虎、督导室主任苏新明、教务处副主任王洪杰等领导及东校区化学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研讨会。

图片1.png

第一环节——课例展示与研讨

图片2.png

学科基地核心成员、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林芳老师进行课例展示《铁——动植物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她从情境线、活动线、知识线三条思路展开,由真实问题情境一:栀子花叶片补铁发黄,引出硫酸亚铁肥;结合硫酸亚铁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发现它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抛出问题:我们该如何检验硫酸亚铁肥是否变质呢? 设计活动一: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铁的价——类二维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硫酸亚铁肥是否变质。学生通过实验,并结合所给资料卡片,得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如何检验Fe3+。结合农户的问题,确定活动三:如何帮助农户检验久置的硫酸亚铁肥是否还有肥效呢?进行Fe2+的检验。随后结合变质但仍有肥效的硫酸亚铁肥提升肥效,老师顺势提出问题:如何实现Fe3+Fe2+的转化。以人体补铁剂的使用说明书中所写——与维生素C同服,更有利于Fe2+的吸收作为参考,引导学生推测维生素C作用,讨论制定增强肥效的方案。综合探究,得出结论:二价铁易被氧化剂氧化,三价铁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与三价铁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使学生意识到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化学变化是可以调控的,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亚铁肥的使用说明书预测被空气氧化,并进行实验验证,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亚铁肥的肥效和增效方案,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最后为农户提出合理建议,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随后多位老师对林芳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学科基地核心成员、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张舒老师认为:林老师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探索硫酸亚铁花肥料的奥秘》为题,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三新背景下生动有趣的高中化学课,是如何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是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并让学生感悟到化学课程的学习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价值。

在本节课中林老师做到了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情景化、情景生活化”,把真实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张舒老师认为本节课有三大亮点:一,在内容处理上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环节紧扣,过渡顺畅,充分地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学科回归生活,最后指导生活”的教学理念。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讲解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用实验探究化学、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使学生轻松掌握了化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方针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三,适时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通过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了高中化学定性实验的思路模型:基于物质类别、价态和特性进行定性实验,建立猜想——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为后续铝、硫、氮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图片6.png

图片7.png

青年教师代表崔亚奇和张薇老师在发言中强调,本节课与传统模式课程相比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上都有很多不同,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图片8.png

学科基地负责人、教研组长郭宏强老师带领大家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部分内容重新学习后强调,林芳老师精心准备的这节展示课,与课程标准“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度契合。在对教材相关内容有效整合后,本节课尽管课堂容量很大,但学生能在环环相扣的课堂活动中快速高效掌握相关知识点,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效果极佳。

图片9.png

宋立虎高度肯定了林芳老师的这节示范课,强调:林芳老师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到学习与现实紧密联系,让学生知道知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应用。本节课充分反映了“三新”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特点,值得大家学习,可向全校乃至更大范围推广。

第二环节——他山之石之学习心得汇报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学科基地主要成员张红军老师分享了他在淅川一高培训的心得体会。他从“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高考怎么出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几个角度介绍了本次学习中长沙中学、巴蜀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及结合我校实际自己的思考。张老师特别强调“三新”背景下,老师们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顺应改革潮流,加强新课标、教材的研究,更要高度重视高考真题的研究和使用。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学科基地负责人郭宏强老师分享了他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23)——中小学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研修”的学习心得。郭老师在发言中重点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特别是经验型教师要勇于突破“有效果,没成果;有精彩,没思想”的现状,教学中要系统思考、大胆尝试、及时进行成果提炼,积极向研究型乃至专家型教师转变;二是研究型公开课的“1+8”套餐,即以一堂公开课为抓手,完成“八个微研究”——1篇文献综述、1份学生学案、1篇教学设计、1份测试题或调查问卷、1个教学PPT、1篇教研论文、1个课件PPT、1份微课视频,从而发展自身专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留下痕迹,也为其他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最后,郭老师肯定了化学组老师们已取得的各项成绩,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和自身专业化成长之中为化学组学科基地建设和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摄影:郭宏强、侯向锋  审核:郭宏强)




研究“三新”重实效 注重发展求提高 ——省化学学科基地系列活动之教学研讨会

适应“三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首个工作日,省二级学科基地——开封高中化学学科在办公楼五楼学术厅召开以《研究“三新”重实效,注重发展求提高》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这是我校举行的又一次重要的学科基地活动。研讨会由学科基地负责人、教研组长郭宏强主持,工会主席宋立虎、督导室主任苏新明、教务处副主任王洪杰等领导及东校区化学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研讨会。

图片1.png

第一环节——课例展示与研讨

图片2.png

学科基地核心成员、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林芳老师进行课例展示《铁——动植物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她从情境线、活动线、知识线三条思路展开,由真实问题情境一:栀子花叶片补铁发黄,引出硫酸亚铁肥;结合硫酸亚铁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发现它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抛出问题:我们该如何检验硫酸亚铁肥是否变质呢? 设计活动一: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铁的价——类二维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硫酸亚铁肥是否变质。学生通过实验,并结合所给资料卡片,得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如何检验Fe3+。结合农户的问题,确定活动三:如何帮助农户检验久置的硫酸亚铁肥是否还有肥效呢?进行Fe2+的检验。随后结合变质但仍有肥效的硫酸亚铁肥提升肥效,老师顺势提出问题:如何实现Fe3+Fe2+的转化。以人体补铁剂的使用说明书中所写——与维生素C同服,更有利于Fe2+的吸收作为参考,引导学生推测维生素C作用,讨论制定增强肥效的方案。综合探究,得出结论:二价铁易被氧化剂氧化,三价铁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与三价铁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使学生意识到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化学变化是可以调控的,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亚铁肥的使用说明书预测被空气氧化,并进行实验验证,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亚铁肥的肥效和增效方案,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最后为农户提出合理建议,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随后多位老师对林芳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学科基地核心成员、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张舒老师认为:林老师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探索硫酸亚铁花肥料的奥秘》为题,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三新背景下生动有趣的高中化学课,是如何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是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并让学生感悟到化学课程的学习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价值。

在本节课中林老师做到了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情景化、情景生活化”,把真实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张舒老师认为本节课有三大亮点:一,在内容处理上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环节紧扣,过渡顺畅,充分地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学科回归生活,最后指导生活”的教学理念。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讲解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用实验探究化学、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使学生轻松掌握了化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方针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三,适时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通过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了高中化学定性实验的思路模型:基于物质类别、价态和特性进行定性实验,建立猜想——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为后续铝、硫、氮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图片6.png

图片7.png

青年教师代表崔亚奇和张薇老师在发言中强调,本节课与传统模式课程相比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上都有很多不同,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图片8.png

学科基地负责人、教研组长郭宏强老师带领大家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部分内容重新学习后强调,林芳老师精心准备的这节展示课,与课程标准“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度契合。在对教材相关内容有效整合后,本节课尽管课堂容量很大,但学生能在环环相扣的课堂活动中快速高效掌握相关知识点,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效果极佳。

图片9.png

宋立虎高度肯定了林芳老师的这节示范课,强调:林芳老师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到学习与现实紧密联系,让学生知道知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应用。本节课充分反映了“三新”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特点,值得大家学习,可向全校乃至更大范围推广。

第二环节——他山之石之学习心得汇报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学科基地主要成员张红军老师分享了他在淅川一高培训的心得体会。他从“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高考怎么出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几个角度介绍了本次学习中长沙中学、巴蜀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及结合我校实际自己的思考。张老师特别强调“三新”背景下,老师们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顺应改革潮流,加强新课标、教材的研究,更要高度重视高考真题的研究和使用。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学科基地负责人郭宏强老师分享了他在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23)——中小学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研修”的学习心得。郭老师在发言中重点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特别是经验型教师要勇于突破“有效果,没成果;有精彩,没思想”的现状,教学中要系统思考、大胆尝试、及时进行成果提炼,积极向研究型乃至专家型教师转变;二是研究型公开课的“1+8”套餐,即以一堂公开课为抓手,完成“八个微研究”——1篇文献综述、1份学生学案、1篇教学设计、1份测试题或调查问卷、1个教学PPT、1篇教研论文、1个课件PPT、1份微课视频,从而发展自身专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留下痕迹,也为其他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最后,郭老师肯定了化学组老师们已取得的各项成绩,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和自身专业化成长之中为化学组学科基地建设和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摄影:郭宏强、侯向锋  审核:郭宏强)